迎接生命的职业总是受到感激和欢迎,因为一个新生命的降生总是伴着希望与喜悦,而为生命送行的职业却总与噩耗与悲伤相连。就是在这个让人“敬”而“远”之的行业,桐城市殡葬管理所副所长桂斌却用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诚胸怀,冲破各种世俗偏见,投身殡葬事业,一干就是16个春秋,为殡葬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6年,21岁的桂斌大学毕业,主动要求到桐城市殡仪馆工作。他的亲朋好友得知后自然都不能接受他这份“低贱”的职业,纷纷劝说“干点什么不好,咋也不能到那鬼地方”。面对亲朋好友的劝阻,桂斌说:“殡仪馆不吸引人,但那是党的工作,你不去他不去,那这项工作还有谁干啊,再说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他顶着世俗偏见和巨大的心理压力,毅然投身于殡葬工作。
殡仪馆坐落在城郊,由于当时工作人员不足,桂斌常常一个人值班到凌晨一两点,工作条件差,异味重,他经常因此无法入睡。除了司炉,桂斌还认真学习美容、遗体防腐等技术,哪个岗位缺人,他就主动顶上去。虽然殡仪馆离家才2公里的路程,但他一个星期才回一次家,逢年过节都要坚守岗位,甚至连父亲生病,他都没时间照顾。对父亲和妻子,桂斌心里有深深歉疚,可工作绝不含糊。渐渐地,家人也被他感动,由不理解到理解,由理解到全力支持。记得2003年,全市“非典”医用及生活垃圾处理定点在殡仪馆焚烧,桂斌作为副所长又是党员,更是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可又有谁知道他的爱人刚刚生产,孩子无人照看,只好白天请邻居关照,夜晚请双方父母轮留陪护;怕会将非典病毒传染给家人,桂斌一个多月都没有回家看孩子。
桂斌干一行,爱一行,为了工作乐于付出,却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这种敬业精神令殡仪馆的全体干部职工折服。由于成绩突出,2002年5月,桂斌被任命为桐城市殡葬管理所副所长。自此,他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针对殡仪馆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面对的是特殊的服务群体,他结合殡仪馆自身特点和工作性质,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坚持以制度约束人,以职责考核人,奖罚分明,特别是在行风建设上,认真执行“一包烟、一瓶酒”下岗制,杜绝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要求别人,他自己首先就要做到,桂斌从不要丧属的一支烟、一分钱,能为丧属办到的事情,他绝不推诿。
殡葬工作早已融入桂斌的生命,有几次调动机会,均被他婉言谢绝。他说,他已经与殡仪馆融为一体,已经离不开这个地方了,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他都会一如既往,无怨无悔。(桐城市殡葬管理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