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殡葬协会网站!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协会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殡葬文化 > 生命文化
通联方式
生命文化
传承尊严 为生命送行
发布时间:2012-08-08 13:22:48   浏览:2682

导语:3月15日,省殡葬协会特邀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郑晓江教授为一届四次理事会作生命文化知识专场报告,旨在为殡葬从业者讲述生命文化真谛,提高大家对生命价值和殡葬行业的认识,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尊重逝者,奉献社会。

“殡”及“葬”不是一个简单的“烧死人埋死人的工作,而是生命传承的事业。殡葬业应当建设成生命教育基地,殡葬业者应当成为生命传承师。推进现代生死观教育,设立“生命教育馆”,建构“生命永存”的观念。”

                              ——郑晓江

   

   “养生送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人生幸福的求取应该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而可持续的幸福人生包括“生”和“死”两个方面。所以,幸福人生也涵盖着人们逝无恐惧、遗属的安心。殡葬业如何才能从文化上、特别是人文关怀的角度来满足丧家的需要?又如何成为城乡建设及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如何为中国和谐社会的建构贡献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力量?从厘清殡葬业本质属性的角度看,我认为殡葬业应当建设成生命教育基地,殡葬业者应成为生命传承师,才能使殡葬业健康发展。

一、厘清殡葬业的本质属性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死亡人口943万人,死亡率为 7.08‰。选择遗体火化方式的454.2万人,占48.2%;殡葬业每年有164亿元的巨大市场。如果再算上骨灰存放、购买墓地等费用,殡葬业的销售总额超过2000亿元。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殡葬业与其他行业一样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曝露许多问题,殡葬业因为死不起,乱象丛生而被妖魔化。 

 

           

 

 

 

“堵着病房抢生意” ,病人还在抢救室抢救,数家殡仪服务公司的业务员已接到“线人”通知守候在抢救室门外;

  潜规则盛行 收“白包”是行规?

 

 

“堵着病房抢生意” ,病人还在抢救室抢救,数家殡仪服务公司的业务员已接到“线人”通知守候在抢救室门外;

         潜规则盛行 收“白包”是行规?

     

                    

炒墓地牟暴利 市民叹“死不起”。网上“十大天价墓”排行榜显示:我国南方某个陵园,一个墓穴售价800万元,围墙上刻有麒麟、古鹤和二龙戏珠等石雕,一侧还建有3米多高的凉亭; 

 

 

 

 

 二、殡葬业应当成为生命教育基地

生命教育即是关于生存、生活、生命以及生死的教育,目的在于让人们学会积极地应对人生及生死的挑战,学会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知晓人生的价值,进而培育人们对待自己、他人乃至一切生命体的责任感。

殡葬业是关于“死”的行业,与生命教育有天然的相通之处,殡葬场所是人们获得 “生命教育”最好的地方之一。把殡葬场所建设成为“生命教育基地”,要让其成为人们体悟生命意义,获得正确生死观的地方。要大力推行现代生死观的教育,让广大民众,特别是殡葬业者皆树立“生命永存”的观念,从根本上提升殡葬的品质。

三、殡葬业者是生命传承师殡葬业要成为中华民族生命传承、道德涵养、生死教育的基地,殡葬业者就不仅仅是处理尸体的技术工,而是“生命传承师”,必须具备高超的处理生死问题的能力,包括对生死智慧的把握和拥有悲伤抚慰的素养,更重要的是对人类生死问题的深刻了解。 我们应该做到:1、要陪伴倾听,鼓励丧属让哀伤情绪表露出来,发泄出来。2、告诉他们:人生在世,皆要承受两种苦难。一种经过努力可以改变;一种人力无法挽回。亲人离世,我们只能节哀顺变,这就叫做“认命”。3、告诉他们:亲人离世了,是我们终身的痛苦,但也要往好的方面想一想,他这一辈子还是享受了的,他这一辈子活得值,没有白活,有活得精彩的地方。4、告诉他们:亲人的去世,只是肉体离开了我们,他们的关系性人文生命没有死,还有许多人记得他、怀念他,他在天之灵一定是希望你们走出痛苦,继续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最好的对离世亲人的悼念。

我认为应该在殡葬业内,如殡仪馆或公墓内广泛地设立“悲伤抚慰中心”,殡葬业者要尽快转型为“生命传承师”,拥有哀伤抚慰的能力,同时,也应引入心理治疗师、宗教师、义务工作者等,第一时间上门,为遗属提供悲伤抚慰的精神性支持。另外,从业人员还要有中国传统生死智慧的知识和技能,并将这方面的智慧贯之以工作中,让广大公众受到深刻的生死观的教育。

具体应该要做的是:根据不同的情况,为遗属提供倾听、观念抚慰、陪伴、讲座等形式的服务。通过生死观教育、心理辅导、悲伤情绪释放、痛苦心情的转移等等,为遗属提供“悲伤抚慰”的观念性资源。

这就是生死教育。要通过建设绿色生态性殡葬环境,营造出浓厚的中国传统生死智慧的氛围;通过生命教育来帮助丧亲者度过生命中最大的难关,重新步入正常的生活轨道。

生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不能仅仅依靠殡葬业本身,还应以生命价值论为基础,建设“生命教育馆”。内容可分:生命历程——生育、成长、教化、成就至归宿几个分部展示。生命典范——通过国内外自强不息典范、事迹、故事展示。生命智慧——介绍中国儒家、道家和哲学家、教育家及佛教、基督教等生死观。生命终结——展示中国传统和现代通行的生命终结处事规程和各种相关的知识内容。

生命教育的核心是生死观的教育,面对生命,我们应敬畏、珍惜;面对死亡,我们应感悟而善待。让我们一起智慧地思考生命,构建伟大生命的博爱,寻求生命的辉煌和永恒! 

 

 郑晓江,1957年6月生,江西万载人,专门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尤擅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的研究。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专家,江西省教学名师。现任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便民服务
合作单位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6号
电话:0551-65606064 传真:0551-65606064 邮编:230041 QQ:1309420308 微信:13365510076 邮箱:ahbzxh@163.com(投稿)

备案号:皖ICP备19015599号-1
Adodb 数据库操作失败Adodb 关闭数据库连接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