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殡葬协会网站! 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协会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理论探讨
通联方式
理论探讨
发展绿色殡葬 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12-07-23 12:07:14   浏览:1145

    2006年4月27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火葬五十周年纪念日。今年也是我国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火葬五十周年,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倡导实行绿色殡葬,仅在此进行探讨,以求共勉。 殡葬问题既是涉及我们每个人的大问题,也是我国现行三大基本国策的交汇点,如何解决我国殡葬领域一系列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推行绿色殡葬,创建绿色殡葬工程,使今人、故人与环境友好和谐地相处,保护殡葬生态环境,实现殡葬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全社会共同面对的严肃课题。 深化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总结推广经验,探索骨灰处理多样化和生态墓地建设的多种途径,是我们在寻求一条道路,一条能够使殡葬改革取得重要成果、重大突破的道路。诚然,尸体火化确是一次革命,但是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提出火化,初衷并不是要建墓,而是要不保留骨灰,为子孙后代节约土地资源。殡葬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们要巩固第一次殡葬革命的成果,更要展望第二次殡葬革命的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寻找一个新的途径,开启殡葬改革深入发展的瓶颈。 殡葬改革注重于实践创新 殡葬改革下一步主要是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更多的是出台政策,因为法规出台以后,注重的是实践。第一,推进葬法改革。所谓葬法改革就是要推进骨灰处理多样化。火化是第一次革命,葬法改革即绿色殡葬就是第二次革命,由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革命。第二,推动葬礼改革。殡葬改革包括葬法和葬礼两个方面。葬礼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先进文化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第三,要与时俱进。殡葬改革一定要与时代同步,要与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殡葬改革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尊重实践,多做调查研究,把推进殡葬改革的力度与群众接受的程度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改革才会有实效。 殡葬文化传承于现代文明 一个大型企业,产品在于质量,核心却在于文化。殡葬管理、殡葬改革它的深层内涵就是殡葬文化。传承殡葬文化就需要继承,但传承和继承要和现代文明相结合,体现现代文明的特征,与时俱进的发展。第一,去粗取精。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传统的殡葬文化,要进行研究和梳理,落后的、过时的要把它去掉,精华的、优良的要把它继承下来,注重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第二,兼收并蓄。即吸收人类文明特别是殡葬文明的成果,学习西方在殡葬改革、殡葬管理方面的新理念、新思维以及先进的做法,以开放的思想,包容和吸纳各种先进的殡葬文化。第三,体现特色。殡葬文化在中国每一地域和民族之间是不一样的,如西藏推崇天葬。每个民族的殡葬习俗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殡葬文化不能失去自己的特色。要加强殡葬文化的理论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开拓和凝聚殡葬文化的思想,发扬光大殡葬文化;通过理论研究,丰富和深化殡葬文化内涵,提升殡葬文化的品味。 殡葬业第二次革命———“绿色”革命 中国拥有13亿人口,目前年死亡率约0.65%,近五成的遗体实行火化。虽然火化后存放骨灰的灵堂或公墓已较土葬大大节约用地,但每年中国仍有近7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变为坟地,死人和活人争地的矛盾十分突出。 如果说把实现遗体火化看成是殡葬改革的第一次革命,那么,从以白色为基调的立碑建墓的骨灰安置方式到以绿色为特点的以树为墓,实行树葬、草坪葬等绿色安葬方式和科学文明的安葬礼仪就是殡葬改革的第二次革命。而它的特点不仅是让墓碑墓穴尽可能少地占用土地资源、不再破坏自然环境,更是将公墓生态化、园林化。 生态葬主张的恰是“回归大自然”,是以绿化造林、恢复生态为目标,它既化生命为永恒,又为大自然增添一片绿地。生者将逝者骨灰葬于树下或植物根部,既符合我国丧葬文化中“入土为安”的传统,又符合中国传统哲学“生如客,死如归”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川省在推行的主要有树葬、花葬、草坪葬、网葬及网上祭奠; 目前最小的草坪葬每个墓穴占地约0.2平方米,面积是最小的传统墓的十分之一,但若干年后还是存在土地资源的问题,也是一种不彻底的安葬方式,仍然要占一块墓地,从占用土地的角度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对于人口不断增加、土地不可再生的情况来说,提倡生态型殡葬方式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要根本解决土地矛盾问题还需政府支持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规定墓穴的使用年限,这样土地就能循环使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活人与死人争地的突出矛盾问题。(把遗体火化,当时在深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也”的我国,曾引起多么大的反感和恐慌。把遗体火化,这最困难的一步都已经迈出了,从1956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火葬到现在,也就是在50年后的今天,我们国家的遗体火化普及率平均已达到了近50%。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再加上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墓穴的使用年限,相信对土地进行循环使用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网葬应该说是目前最为环保的一种新型生态安葬方式,不占用任何土地资源,直接在网络上安葬。悼念者通过网络开设 “网上灵堂”,立碑建墓,举行安葬仪式。 网上祭奠,这种新的祭奠方式的出现,无疑大大的推进了我国的殡葬事业,可以说,实行网上祭奠,利国利民。由四川省长松寺公墓自行开发的大型祭奠网站———“地球村”(www.ev991.com)为几十万名逝者提供了一处栖息地,每天点击率超过百万次。真实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寄托之地,这样不仅为缅怀亲友提供了一个平台、开拓了追思的空间,而且还省却了舟车劳顿,减少了环境污染。 “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以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火葬五十周年为契机,倡导以“绿色殡葬”为主题大力宣传殡葬改革。鼓励公众参与,弘扬生态文明,繁荣环境文化,面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和后人,我们民政行业的工作者还要加上一个主题,就是“发展绿色殡葬,构建和谐社会,争做绿色天使。” ————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火葬五十周年————发展绿色殡葬 构建和谐社会—— 成都长松寺公墓

便民服务
合作单位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6号
电话:0551-65606064 传真:0551-65606064 邮编:230041 QQ:1309420308 微信:13365510076 邮箱:ahbzxh@163.com(投稿)

备案号:皖ICP备19015599号-1
Adodb 数据库操作失败Adodb 关闭数据库连接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