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殡葬协会网站! 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协会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员之窗 > 人物专访
通联方式
人物专访
生命传承的忠实使者
——访省殡葬协会副会长、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总经理王琼女士
发布时间:2013-01-29 09:56:15   作者:李晶   浏览:4617

      简介:王琼,女,中国殡葬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殡葬协会副会长、安徽省生命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长、合肥市政协常委、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园总经理。

    她,既有专注事业的执着,也有魅力十足的温柔,她是商界杰出的女强人,省殡葬协会唯一的女会长。十一年前,她毅然从热门的金融单位转向殡葬业。十多年的殡葬从业经历,有欢乐,有困惑,有挫折,但更多的是感恩与收获,她用自己独特的风格为殡葬业增添了一抹柔和的风韵。本期《安徽殡葬》走进王琼,为您解读成功女性背后的故事。

   “工作上,没有男女之分,对于女性而言,最好是理性与感性兼备。”

   “从没想过放弃,最重要的是踏实与坚持,一心一意走下去。”

   “那是一种最纯的沟通,给了我很多感动,需要我们去做生命关怀。”

     ......

 

    记者:作为一名女性,您原先从事的金融部门可以说是非常热门的行业,而您却选择了从事殡葬业,请问当时您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王会长:2004年,受集团任命,我担任大蜀山文化陵园总经理。上任之初,确实面临着各方的压力。有涉足未知领域的不安,有来自社会的偏见,也有行业本身的发展瓶颈……。但是,我是个不服输的人——越是不被人看好,越想要干出个样子!因为,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的。

    我觉得,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提高以及各级政府的鼓励与支持,殡葬业一定会有让人大展拳脚、大有作为的全新领域出现。只要有眼光、有魄力、有毅力,一定能挖掘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开发出积极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

    当然,内心感触最多的还是来自生命的感动。女性通常比较感性一些。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通常会看到或听到一些生动的生命故事,这些会影响甚至改变我的行事风格和处世态度。文化陵园之所以走到今天,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觉得,从事殡葬行业的人应该更懂得感恩,要心怀感恩,把她当作一份“生命的事业”来用心经营。

    记者:您在就任大蜀山文化陵园总经理之初,给陵园建设设定了一个目标,后来陵园的发展和效益都远远超出了当初的目标。请问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王会长:在我看来,说不上什么秘诀。无论什么人,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路,用汗水和智慧积累起来。殡葬业是一个高尚的行业,因为你可以使他人得到慰藉和感动,使他人在最需要帮助和安慰的时候得到关怀。进入这个行业是不容易的,在这个行业要成功更是不容易的。

    如果问我们靠什么力量克服困难,一路前行,我想那一定是责任和创新。文化陵园这个“大家庭”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亲人们”齐心协力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十多年来,我们一直着力塑造一支富有创新理念、责任意识和实干精神的团队,这就是文化陵园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带来了文化陵园的利润所得和经济发展,责任则是将文化陵园融入到所处的社会结构乃至历史环境中,实干改变了陵园的面貌,创造了价值。文化陵园十多年的历程,正是在创新、责任与实干的协奏曲中,实现了自身品牌的创立与发展,推动行业的前行。

    记者:文化陵园一直秉承“以人为本,文化为根”的宗旨。请问您和您的团队是如何践行这一宗旨的?

    王会长:我想,凡是到过文化陵园的人可能会有一个印象——它不仅仅是一座墓园,更像是一座公园!它集美丽墓园、旅游景点、纪念场所、艺术天地、教育基地、公益平台、精神家园为一体,有多重功能性。陵园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精心打造。

    文化陵园以“文化”著称,“引名人进园,与名人为邻”是陵园重要的经营理念。我们结合本地文化背景,努力寻找丰富的本土名人资源!像“集邮”一样收集,使之成为陵园的一笔宝贵财富,可称之为“精英文化”。陵园在各个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举办具有本地风俗特色的礼仪活动;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纪念活动,让人们在园区里学习英烈先贤的感人事迹,传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陵园占地面积不大,但我们努力把它打造成一个“亦小亦美”的精品公园。因地制宜,依山造景,突出陵园的景观绿化功能、文化功能、休闲功能……。如今,文化陵园已正式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以“旅游胜地”的姿态迎接广大游客。同时,我们也致力于以“细节服务”、“亲情服务”来感动客户,让每一位来园的访者都得到心灵的慰藉和启迪,体现出一种“精品文化”。当然,陵园的发展,也少不了“团队、高效、创新、敬业”的企业文化。

    记者:文化陵园建园十一年,可以说是辉煌的十一年。未来十年,文化陵园如何规划,有哪些新的发展思路?

    王会长:过去的十年,文化陵园实现了从“墓园”到“公园”的飞跃。下一个十年,我们依然关注文化的建设,并积极参与到城市文明的创建中去,使文化陵园成为“本土名人资源的聚集地”。这些名人涵盖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形成一处能够综合体现安徽近现代历史脉络的人文园区。

    一个没有记忆的城市是城市资源的缺失。我们的园子里,不仅仅是记录和怀念,更是为了城市的发展,收藏一段历史,提供一份参考。所以,我们将大力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让陵园成为一座“城市记忆收藏馆”。 文化陵园成为AAA级景区后,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无论是周末休闲踏青,还是开展文化活动,甚至拍摄婚纱照,人们都选择了文化陵园。由此可见,在不久的将来,文化陵园也必将成为合肥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之一。

    当然,陵园的主要功能是安葬逝者,保护环境、节约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被列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多年来,文化陵园倡导生态环保新理念,创新节地产品。民政部窦玉沛副部长曾对陵园提出了“生态节地葬式博物馆”的期望,这也将是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

    过去的十年,我们相继组建成立了人本礼仪服务、花之间花卉、安徽省生命文化研究中心,已形成“殡葬花研”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未来十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扩充,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殡葬环境、礼仪服务与殡葬商品,推动“生命关怀事业”发展进步!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有生命力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文化陵园要做一个百年名园,基业长青。

    记者:您是安徽省生命文化研究中心的倡导与创立者,并出任首届理事长。您能不能谈一谈成立生命文化研究中心的初衷和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王会长:从事殡葬行业的人都知道,不谈死,生是谈不上的。殡葬业的市场定位,既是一种服务行业,又是一项文化事业,还是一项人道事业。作为现代殡葬业,不应该只是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更要服务于客户内在的情感需求,包括人文纪念、文化传承以及哀伤服务、生命教育,等等。所以,我们一直在做人文纪念,在做人文关怀。我们去做关于生命的研究,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作为殡葬企业,我们应该做生命教育,提高人们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去做一些事,这就是我们创办生命文化研究中心的初衷。

    生命文化研究中心经过三年多的运营,成功举办了三期生命文化论坛,举办了十余次主题公益活动,为本市乃至全省的生命文化研究领域带来了新的气象。下一步,除了推进常规的生命文化研究项目外,中心还将深入探求“临终关怀”服务,“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双管齐下,逐步进驻敬老、养老等机构,为进入生命晚期的各类人群提供生理和心理关怀。

便民服务
合作单位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梅山路6号
电话:0551-65606064 传真:0551-65606064 邮编:230041 QQ:1309420308 微信:13365510076 邮箱:ahbzxh@163.com(投稿)

备案号:皖ICP备19015599号-1
Adodb 数据库操作失败Adodb 关闭数据库连接失败